智能气功科学精义(23)——智能气功的运用意识B
https://v.qq.com/txp/iframe/player.html?vid=x0521aygbk2&width=500&height=375&auto=0
例如立掌分指,发出意念指令做动作的时候。你要认真地体察一下里面的感觉,这样才能做到以形引气。如果你光注意动作,只有运动思维,没有体察思维,那就不行了。只有体察思维才能真正做到神与形合。为什么练功到一定程度之后,就要求动作做慢点呢?就是让你一边做一边体会。而体会也不是让你去瞎想,要体会里边有什么感觉。这样精神就更加集中地注意到形体上来,动作也会更加自然,不勉强了,牵动气的作用也会更明显。
“形神庄这么多动作。怎么专一呀?”其实同学们把这个问题仔细想一想就明白了。比如做动作,“曲、伸,曲、伸……”脑子里面并不是要有曲伸的概念,而是一发出指令就曲、就伸。精神很集中地做这个动作,意识就和生命活动、和形相结合了。再做另外一个动作,又体会它了。而精神始终是非常清静、非常寂静的。做某个动作,脑子并没有“我要动”这个概念,意识一动形体就动起来了。身体在动弹,脑子里并没概念,脑子总是直接发命令,直接变成行动的指令。同时一边行动一边体察,但心里面又总是安安静静的。这样就使神与形合到一起了。所以形神庄这么多动作,看起来好像很复杂,实际上是更专一了,比做单一的动作效果还要好。可是现在很多人还离不开发口令。总这样不行。应该是做每一个动作心里都知道,但是没概念。如一做通臂,总全神贯注地在通。形神庄里面就唯独通臂这个动作难发概念,别的都易发。你可以多做通臂,慢慢体会,看不跑神能做多少。你要想体会做动作时直接发出的运动思维还要体察它,就反复练通臂。通臂需诸多动作同时协调进行,有一些动作还是对抗的,多组肌肉同时运动。你脑子就不容易发出一个统一的概念来,只好直接变成形动。再做慢点,体会这个关节动连带着那个关节动有什么感觉。这样做慢慢就容易体会神与形合,体会里边气的变化了。而且还要注意别绷着劲,放松了,自自然然、舒舒服服地练。快了也不行,要慢一点,这样反复体会,就把精神集中起来了。当杂念多的时候,反复使劲做通臂,体会体会里面什么感觉。当你一旦对臂里边的气有感觉了,杂念也没有了。你再放开去做,气感就明显了,对里边的气的体会就深刻了。
(三)神合音声,音声导气
这儿对发音不多讲。声和乐(发声和音乐)不等同,乐音里面有谐音振动的问题,而普通发声中的谐音振动就少一点。再有,人们发的声音和情绪、心情都有关系。同是一个声音、一个字,可以用不同的表情、不同的感情把它发出来。如一个“啊”字,用不同的语气和表情发出来,可以反映出许多种情况,如询问、回答、惊叹、害怕、喜、怒、哀、乐等。心情不同,情志不同,发出的音是不同的。练五元庄,为什么发音的时候要带着表情、带着情感呢?就是因为不同的情感联系着不同的精神活动和不同的内脏,而且还可以影响人体里边的内分泌素。现在医学也已经认识到,每个内脏都有内分泌的功能。另外有些音声,你无论怎么发,它也还会带有它本质的特色。智能功懂得这些道理以后,就用一些合适的音声来导引气机的升降开合。在五元庄功法里也讲了这些问题,这里就不多讲。
五元庄用的发音法已经和古人有了不同。古人只讲到五脏、情志,而五元庄指出了神、气、形不同的音有其不同的影响。实际上智能功已把发音法的引动气机向前推进了一步。我们倒不敢说超过了古人,但起码在古人的基础之上把它细致了、系统化了。前述的以形引气、以意引气也如此,也是把古人的东西具体化了,发展了。如古人只是笼统地讲“神注庄中,气随庄动”,而我们已深入地讲怎么去做,讲神与形合,讲运动思维、体察思维这些内容了。这些具体方法,古人有,但是都没讲这么细,这么深刻。
以上三种运用意识的模式主要用于练动功,因为智能功就强调动功嘛。“动功能达到上乘境界吗?”本来上乘功夫就无所谓动静。针对这个问题,书中引用了儒释道三家的一些论述,有王阳明的、六祖的、王重阳的。由这些引文可以说明,智能气功注重动功、积极主动运用意识,是符合上乘功法要求的,即使按传统功法来说也是属于上乘功法的。在《智能气功科学功法学》一书中对每一层功夫讲得更深刻一点。当然这些话在内部讲可以,在外面可不能这么讲。1993年初我在外地讲课,我说:“智能功是普及功法,搞普及的。”不过在后面又说了一句:“普及发放外气,普及外气于农业增产,集体带功普及开天门。”外边有的学习班收了350块钱,磕磕头,就仅仅是摩摩顶。而我们就普及这些,我们说的普及是在这个层次上的普及,但是我们说这是初级的普及,因为它本来就是初级的嘛。我在第14期教练员班讲混化时空观时说:“你们可不要以为混元气理论这么简单!现在的人就只是到了一般的物质混化层次,吃东西、呼吸空气、生育后代,而动物也会这个。人跟动物有什么区别?人还应有个意识混化。现在人们一说话、一听声音——意识混化了。将来与混元气直接混化,就甭吃饭了,人就不是现在这样的人了。将来还种什么地?食母——吃气就行了。你挑一身自己喜欢的好衣服,发气后它就不坏了,一下穿它几百年、几千年!”跟这些高层次比,现在我们学练的当然就是初级的了。我曾对同学们说过:清朝时有个李八百,现在该有一千多岁了。将来咱们就来个张八百、赵八百……不都行吗?我们倒不想活几亿年,但起码活几百年不成问题呀!当然你不愿意活,想死了,把气一放就完了。想活着就活着吧,死了再想活就比较麻烦了。你把丹田气、脑子的气一散开,如果没人给你聚,就活不了。希望同学们将来有了本事也别试,还是活着好。所以同学们要认识到智能功是属于上乘功法的,但从气功的整个学问来讲,目前搞的这些内容又是普及的、初级的。
Ⅲ、智能气功运用意识要求意念专一、集中
一、意念集中、专一的含义
智能气功运用意识要求意念集中专一,不像别的气功那样要求入静、什么都不想。专一、集中有不同层次的内容,而集中和专一是两层意思,但它们有着密切的联系。集中,专一;专一,集中……两者这么交替着往前走。一般来说,开始练功时要求精神集中,把意识里很大、很散、乱七八糟的念头往当中聚,使得念头减少,这个过程叫集中。当集中到一个念头时,这种状态就叫做专一。专一是集中的结果。练形神庄时,一会儿变手,一会儿就变脚,那怎么专一呢?意识里面发出一个念头,始终没别的干扰它,这么连续下来就叫专一。念头不管怎么变,但始终就一条“线”很主动地延续下来,中间不分杈,没分散。这是一层意思。一旦念头专一了,就又要集中了。因为意识活动有运动思维、感觉思维、逻辑思维和体察思维(练功有本事后还有特异思维),练功到一定水平要求把这四层的念头往一块聚,聚成一个。第一层含义的集中专一是把很多念头、概念往一块集中,成为一个概念。之后,这个概念也不要了,直接就变成体察思维,体察、运动、感觉结合到一块。这又是一层集中,集中成一个没有念头的念头了。
譬如练捧气贯顶法,没练功之前脑子很乱,开始练功时先体会八句口诀,让你从不练功状态转入到练功状态,最后“周身融融,开始练功”,变成一个念头了。接着“按地拉气,推、拉……”集中到一个念头上,就是一个推拉了。这就从乱七八糟的状态集中成一个念头往下练功了。另外,有“推”的概念,同时还要体会身体里面,体察思维、运动思维结合到一起,意念和形体、运动分不开了。集中、专一有这么个反复的过程。当真正能结合到一块了,人的生命活动就会发生变化了。其实现在同学们还不能很好地做到这些。练着练着功,“推、拉,推、拉……”意念就不注意这个推拉了,跑了。
同学们练捧气贯顶法,应注意什么呢?一开始应该注意手,注意手与外面接触的地方,想虚空。但等练熟了,就可不能认为捧气贯顶法就是一个简单的外混元。捧气贯顶法是可以直入上乘,可以直接通透全身的!你现在通透不了,但这个概念你不能没有。在《智能气功科学功法学》中讲了,捧气贯顶法里面包含了高层次的练法。而且并不光是一个九宫十三门,九宫十三门只是一个形式,应该是每一个动作你都应该注意体察全身。不是说练推揉和捧气的时候要想着有一圈手吗?按地拉气也是一样,周身的呀!所以同学们要逐步走向会体察全身,每一个动作都要照顾全身。当然,一开始练手还注意不到,就先别注意全身。“按地拉气……”——我注意脊背开合吧,却把手忘了,那不行。应该是把手注意好了之后,就不能光注意手了,整个一按,全身都要起作用。练五元庄,应该每处一动,混元窍里面就起变化。如果有人天门会动弹了,那每处一动,天门里边都要动弹。不过同学们现在最好先体会混元窍,把我们身体的本固住。混元窍有体会之后再到天门。任何一个变化,一开一合,混元窍都动弹。如果先注意天门,神、智慧开发得快一点,身体这个本固得就不够了。
而且同学们也可以随时随地注意,一走路就按着地、拉着气走,抱着气走。手按着地,百会一个大气柱子接着天。你精神还集中不了,就要随时随地加强练习。你时刻能警觉,能提醒自己,警觉性慢慢就有了。“唉哟!怎么忘了。”就赶紧做。说不定将来别人“嗵”,打你一拳,一激灵,往里边一收气——气整了。过去佛家不是“当头棒喝”吗?打你一棒子,神没跑,里边一拘,整了。平常人开玩笑,“嗵”一拳。“你怎么回事?”好了,气跑了。他一打,里边一激灵,进去了。你只有平时经常那么做,才能进得去。你要平常没那观念,一棒子把胳膊打断了,那也不解决问题。要经常警觉,经常往神那儿去集中。“那样人活着还有什么意思呢?”等你精神会集中了,就觉得有意思了。“唉呀,真是美呀!真舒服啊!”所以过去讲,只有把手伸进水里,冷暖才自知。是烫是凉,舒服不舒服,要真得摸一摸才能知道。又想进又不想进,这个时候最麻烦。又想集中,但一转念,还是觉得开几句玩笑舒服。听个相声,心里面一乐,心花怒放。其实这个心花怒放,并没有从周身焕发起你更大的生命力。有的人一听别人说笑话,心里面痒痒的直想笑,这的确能给你点生命力,但这生命力不能传布到周身各部。只有通过练功,内气聚到一定程度,它才能传到周身各部去了。到那时候真觉得每个汗毛眼都是在高兴舒服的。当然有这个感受后,还应该再把它收起来,那就更好了。但是会有这么一个过程。没事的时候,肉皮也都想笑。而你没到那个份上,就感觉不着。大家可以体会体会,别人说个笑话逗得你开心,你内心是什么感觉?你内心里真有个特别高兴的事,又是什么感觉?这两种感觉不一样!一般的高兴劲,面部表情和内心里面的感受大家可能想象得出来,而气充到周身各处那个感觉,你绝对想象不出来。因为你从来没有这种体验。
我们练气功就要把精力放到这些上来,要超越现在这个层次才行。而有的人又舍不得低层次的东西,又想着往上走。这样走着走着就觉得累了,觉得没意思不想干了。如盘腿坐着,腿坐麻了,也还是一个姿势呆着不动弹,慢慢它就不麻了。你挺过一次,有过一次的舒服劲,以后碰到同样的情况就容易坚持了。现在我们虽然经常念“周身融融”,其实周身热热乎乎的,那还不是真正的舒服,不是真正的真气充沛,而只是一般的气血流通。
精神集中之后,神就不往外跑,收到里边去了。慢慢往里面收、往里面收,整天若有所思似的,总像有什么心事,别人叫他,他连扭脑袋都是挺稳重的。后面还要讲这些问题。一开始变得非常的沉稳,以后再活泼起来;活泼以后再沉稳,慢慢就随便了。
二、气功的“意念集中”与心理学“注意”的区别
两者有相同的地方,但是不相等。现在气功界里面很多人说意守就是注意,这就不对了。练气功精神要由集中到专一,注意也有精神集中——注意哪儿就往哪儿去集中;但它们集中的机制、结果都不一样。至于两者具体的差别,书上写得比较清楚,同学们看看就行了。
三、意念集中、专一的作用
意念集中、专一首先是对我们的精神活动起作用。不练功的时候,精神活动是杂乱无章、漫无边际,游移不定的。即便是学习、搞科学研究,对气功来说,他的精神也属于乱的——展开了,越展越大。而且普通的意念活动,它是属于概念层次里边的。情绪虽然不属于概念,但是它已经和人的理智结合到一起了。练气功就要把这样的精神活动改过来。一开始挺乱,集中、集中,专一、专一,好了,不乱了,最后就成为一个念头了。比如推拉,“推——,拉——……”很规律的。有规律地变化,这个跟那个一样,那个跟另一个一样,看着似乎很多,其实每个都一样,实际上还是一个,因为它是一个不断的重复。意念活动专一之后,里面便简单化了。简单化就易于无限的重复。重复的次数越多,印象越深,脑子里面越容易形成规律性,而产生出强大的力量。统帅生命活动的力量强了,精神和生命活动就结合得紧,生命活动变化就快。
古人讲练气功需要真意,其实大家用不着把它看得很神秘。真意就是一个单一的专一的练功念头。普通的思想称为人心,练功的念头称为道心(修道的心)。道心是符合练功要求的一种专一的心理状态,而人心是日常生活中的心理状态。古人是怎么搞专一的呢?普通人的思想乱七八糟,把它安静下来,什么也不想了,如平静的水面没有一丝波纹,然后在此基础上,出个念头:练功。这个情况好不好呢?非常好,因为他脑子里面非常安静,一说练功,这个影响就传开了。就好比往宁静的水面扔进一个石头,一石激起千层浪,很快传开了,脑子里面都被练功的念头统帅了。这么练效果很好。可是静下来不容易啊!发命令:“安静,什么都没有。”他一转念,“怎么叫做什么都没有?”出来别的念头了,麻烦了——没静下来呀!仅仅是静还做不到呢,单一的练功念头更不容易做到了。所以用真意练功好是好,但是十分难。很多古人练不了,就是这个缘故。
智能功就不然了。意识活动不是乱七八糟吗?往一块聚。这不就变得集中了吗?再集中、集中,变成很小的一点,这不就成一个了吗?当乱七八糟的思想变成一个的时候,它也可以传开了,因为周围都没东西了。这跟入静的效果是一样的,只不过它是直接从乱里面集中成一个,而不需要经过入静——使什么都没有了,再出来一个练功的念头。不需要达到那种什么都没有的状态,直接凝聚成一个就容易做到。如体会八句口诀,这也是个念头,但它是一个练功的念头。当然,你心里想:“一念不起,起什么呀?”这就不对了。你发个意念,马上就变成行动,里面没念头了。一念不起——脑子里没别的念头了;神注太空——和虚空结合了;神意照体——从太空一下又想到身体里,气也被裹挟过来了;周身融融——身体起变化了。这样就从不练功的状态过渡到练功的状态了。八句口诀要这么去领会。当然还能领会到更多的也更好,但如果你想得太多了,反而念头多。“方才您不是讲要体会吗?”是要体会,不能傻呆着,可体会并没念头呀!“外敬内静,心澄貌恭……”恭敬下来了;“一念不起……”没念头了;“神注太空……”想到太空上;“神意照体……”照回来了;“周身融融……”体会里面去了。但是没念头。这样从正常的、普通人的状态直接转化成练功的念头,那和真意没有更大的区别。但是我们往往不能把这种境界延长下去。
推荐阅读(直接点开即可):
庞老师谈明心见性摘录
↓↓↓点下面阅读原文可浏览更多精彩文章